厚德载物 兴业正邦

首页 > 企业文化

企业文化

OUR CULTURE

19

2007-05

游东岳神府--岱庙

发布者:正邦兴业 浏览次数:58

作者:王晶
 
   岱庙原称“东岳庙”,又叫泰庙,主祀“东岳泰山之神”,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。在宋代时泰山神被封为“东岳大帝”,它的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,庙貌巍峨,宫阙重叠,气象万千,与北京故宫、曲阜三孔、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。
   
    按照古代的庙制,古庙建筑要做到周有城墙、城门有八、四角有楼、前有殿、后有寝。正阳门就是岱庙八门中的正门,门上五凤楼上翘的飞檐如飞鸟展翅,轻盈活泼。岱庙城墙上的四个角楼,是按八卦的方位得名。岱庙的建筑形式和布局,完全是按照中轴对称式的皇宫模式建造,它的中轴线和泰山顶峰的南天门一线贯通。进入正阳门后,配天门、仁安门、宋天贶殿、中寝宫、后载门前后依次排列。东轴前后有汉柏院、东御座、花园,西轴置唐槐院、环咏亭院、雨花道院。
 
    先讲讲宋天贶殿,因为“宋天贶殿”是岱庙里的主要建筑,大殿高踞台基之上,它以无可争议的中心位置傲然耸立。殿阔九间,进深四间,重檐八角,斗拱飞翘,上覆黄琉璃瓦,檐下八根大红明柱,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,金碧辉煌,重檐庑殿顶是中国最尊贵的建筑形式。殿前的两座碑亭内是清乾隆皇帝的诗碑,这位“配天坐镇”的大神,就是“山神庙”的主人“东岳泰山之神”,他一副十足的帝王之相,俨然高坐在殿内中央。殿内东北西墙上的巨幅壁画,传为宋代杰作,壁画长62米,高3.3米,画中人物697个,画面内容描绘的是泰山神巡行的故事。画的东部称“启跸”描绘泰山神出巡,西部称“回銮”表现泰山神回宫,所以整幅作品叫《泰山神启跸回銮图》,画中泰山神端坐在四轮六马大辇之上,炳灵、延禧左右相伴,四周百官护驾,前促后拥,浩浩荡荡。壁画虽为写神,实为写人,洋洋宏篇把宋真宗东巡封禅的盛大场面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 
    遥参亭前迎面而立的“岱庙坊”,细致工整,巧夺天工,是岱庙雄浑的主旋律中奏出的另一种清秀雅致。坊为清康熙十一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创建,通高12米,宽9.8米,进深3米,四柱三门式架构,重梁四柱通体浮雕。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个石狮,顾盼生姿,形态各异;重梁四柱刻有“丹凤朝阳”、“二龙戏珠”、“群鹤闹莲”、“天马行空”等祥禽瑞兽,各式花卉纹样形象逼真,缕刻之细、造型之准罕有其匹,是清代石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。
 
    坊柱南北两面均悬有楹联,其南为施天裔所题“竣极于天,赞化体亢生万物;帝出乎震,赫声濯灵镇东方”;其北是清山东巡抚、兵部侍郎赵祥星题的“为众岳之统宗,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;掺群灵之总摄,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于京”。楹联字体遒劲,文辞工雅,扣人心弦,先声夺人,对泰山的高地位和泰山神的显赫声威做了高度概括。
 
   岱庙内多古树名木,松柏掩映着红墙黄瓦,更显庭院深深,引人入胜。其中,柏树占了大多数,一株株古柏就象一尊尊活着的战将,铮铮铁骨,威风凛凛。六株二千一百多岁的“汉柏”,虽是岱庙古树中的“老寿星”,却仍然是苍劲葱郁、自强不息,从它们的身上,我真正领略出了不屈不挠、英勇顽强的耿耿“汉魂”。
 
   岱庙,这东岳神府令我思绪万千:登泰山之巅,方知天之高;游岱庙神府,才觉史之深。它的每一处建筑都是文化的体现,每一件文物都依附着泰山的精魂,漫步在这宁静而又不失艺术氛围的世界里,令我感慨万千,感叹我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的博大精深啊!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写于2007年5月)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