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心绘蓝图 巧手筑广厦

首页 > 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

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

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

09

2019-05

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

发布者:正邦兴业 浏览次数:148

技术特点
    增大截面法是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或灌浆料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,达到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构件刚度的目的。增大截面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法,优点是施工经验丰富,施工简单,适应性强,受力可靠,加固费用低廉。缺点是湿作业,施工期长,易形成肥梁胖柱。
 
适用范围
    适用于梁、板、柱墙等构件的加固。特别是原截面尺寸显著偏小及轴压比明显偏高的构件加固。
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时,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。因为混凝土强度过低,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强度很难得到保证,若采用植入剪切筋来改善结合面的粘结抗剪和抗拉能力,也会因基材强度过低而无法提供足够的锚固力。
 
增大截面法分类
    增大截面法加固梁分三种情况:
     1、只增加钢筋,不增大混凝土截面,适用于仅梁底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但相差不多时。对于只增加钢筋的情况可以采用高强水泥砂浆抹面保护。新增受力钢筋与原钢筋间可采用短筋焊接连接,短筋直径不小于20mm,短筋中距不应大于500mm,端部加密为250mm。
     2、钢筋和混凝土截面同时增大(下部加大),适用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差较多时。
     3、变截面加固(三面或四面加大),适用于受剪截面过小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过低,必须箍筋和截面同时增大。
 

工艺流程

WX20190509-193736.png

操作要点
    1.清理、修整原结构、构件
    原构件混凝土界面(粘合面)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,尚应采用花锤、砂轮机或高压水射流进行打毛必要时可凿成沟槽。
    当采用三面或四面新浇混凝土层外包梁、柱时,尚应在打毛同时,凿除截面的棱角。
    在完成上述加加工后,应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松动的骨料、砂砾、浮渣和粉尘,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。
    2、安装新增钢筋(包括种植钢筋)并与原钢筋、箍筋连接
    植入并安装梁主筋——放置梁箍筋——植入梁箍筋——按箍筋间距植入箍筋——绑扎牢固
    3、界面处理
    原构件混凝土的界面,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涂刷结构界面剂。涂刷结构界面剂前,应对原构件表面处理质量进行复查,不得有漏剔的松动的石子、浮砂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的其他污垢等。
    4、浇筑混凝土
    灌浆料拌和时宜先加入2/3的水拌合3min,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合直至均匀。若生产厂家对产品有具体拌合要求,应按其要求进行拌合。
     将拌合好的水泥基混凝土材料灌入模板内时,严禁振捣,可适当插捣。
    5、养护及拆模

    灌浆时,日平均温度不应低于5℃,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,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,水泥基灌浆材料的裸露表面应覆盖严密,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。灌浆料表面不便浇水时,可喷洒养护剂。保持灌浆材料处于湿润状态,养护时间不得少于3d。


控制要点
1.植筋工程质量控制要点
    材料
    a.植筋胶粘剂进场时,应对其品种、型号、级别、包装和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,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《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》GB50367-2006中的方法进行抗拉强度、弹性模量和伸长率3项指标进行复试。严禁使用过期胶粘剂、无合格证书的胶粘剂及包装破损或无出厂包装的胶粘剂。
    b.植筋用的钢筋,应为热轧带肋钢筋;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标准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》GB14499的规定。
    c.当胶粘剂或钢筋的品种、型号、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,应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。
    界面处理
    a.植筋孔洞钻好后应先用毛刷清孔;再用洁净无油的压缩空气或手动吹气筒清除孔内粉尘,如此反复处理不应少于3次。必要时尚应用于净棉纱沾少量工业丙酮擦净孔壁。
    b.植筋孔壁的干燥程度应符合胶粘剂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。
    c.植筋孔应完整,不得有裂缝和其他局部损伤。
    d.植筋孔壁清理洁净后,若未立即种植钢筋,应暂时封闭其孔口,防止异物掉入孔中。
    工序控制
    a.按说明书确定,并以植入钢筋后有少许胶液溢出为度。
    b.注入植筋胶后,应立即插入钢筋,并按顺时针方向边转边插,直到达到规定的深度。从注入粘结剂到植好钢筋所费的时间,应少于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可操作时间。否则应拔掉钢筋,并立即清除失效的胶粘剂;重新按原工序返工。
    c.植入的钢筋必须校正方向,使植入的钢筋与孔壁间的间隙均匀。粘结剂固化前,不得触动所植钢筋。
    2.模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
   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。模板支承部分要有足够的支承面积。
    使用自然风干的方木,含水率不得大于18%,木龙骨使用前必须压刨,保证规格一致、平整,平直度控制在1/1000以内。
    模板裁板必须使用80齿以上的合金锯片,使用带导轨的锯边机;不规则的几何形状,使用转速不低于4000转/分钟的高速手提电锯。整个木模板的加工和安装,按照细木工活的的工艺标准执行和验收。
    模板裁切、打孔后必须用专用封边漆封闭切口,以防模板吸水变形。所有龙骨与面板之间的连接为反向钉钉。
    本工程中必须使用同一类型和品牌的脱模剂,要均匀地、自上而下然后水平的涂刷在模板表面,用量要确保脱模干净利落。不能对已成型的混凝土面构成污染
    板上钉钉、打孔时必须在板下垫木方,谨防悬空造成背面出现劈裂。模板使用时防止金属锐角划伤、碰伤、摔伤,确保模板表面质量。
    模板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模板的保护工作,吊装模板必须轻起轻放,严禁碰撞。
    拆模后要立即用较宽的刮刀彻底清除模板表面,刷好脱模剂,以利周转使用,并放于干燥处保存。
    模板从加工制作到安装,建立模板验收程序管理规定,施工队必须严格遵照执行,每一道工序都要安排专人进行检查,签认验收结果,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,任何人不得放行,专职质量员要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把关,对最终的质量负责。
    3灌浆料工程质量控制要点
    a.新增截面的受力钢筋、箍筋及其他连接件、锚固件、预埋件与原构件连接(焊接)和安装的质量,应符合规范要求。
    b.灌浆工程的模板、紧箍件(卡具)及支架的设计与安装,除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(2011年版)》GB50204-2002的规定外,尚应符合下列要求:
    ⑴当采用在模板对称位置上开灌浆孔和排气孔灌注时,其孔径不宜小于100mm,且不应小于50mm;间距不宜大于800mm。若模板上有设计预留的孔洞,则灌浆孔和排气孔应高于该孔洞最高点约50mm。
    ⑵对梁的增大截面部位进行灌浆,则无需限制跨度,均可按一次性灌注完毕的要求架设模板。
    c.新增灌浆料与细石混凝土的混合料,其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,用于检查其强度的试块,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条件下按规范规定取样、制作、养护和检验。
    d.灌浆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。灌浆料启封配成浆液后,应直接与细石混凝土拌合使用,不得在现场再掺入其他外加剂和掺合料。当将拌好的混合料灌入模板内时,允许用小工具轻轻敲击模板。
4.梁增大截面施工质量检查验收
    a.植筋工程
    植筋的胶粘剂完全固化时,应抽样进行现场拉拔承载力检验。
    b.钢筋工程
   (1)加固用钢筋应平直、无损伤,表面不得有裂缝、油污以及颗粒状或片状老锈。
   (2)焊条应无损伤、锈蚀、掉皮等影响焊条质量的缺陷;焊条的含水率不得大于现行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允许值。
   (3)新增受力筋、箍筋及其连接件与原构件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及下列规定:
   对受弯构件,加固的受力钢筋与原构件受力钢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0mm,并应采用短钢筋焊接连接。短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20mm;长度不应小于5d,且不应小于100mm;短筋间距的中距不应大于500mm;
   c.混凝土工程
   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(2011年版)》GB50204-2002的有关规定外,尚应符合以下规定:
   混凝土施工时,以每50t为1个留样编号,不足50t时按1个编号计。
   以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留样试块的测试数据作为验收数据;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。
 
 

WX20190509-193842.png

 

返回顶部